歲月悠悠

Dr 王景正

王景正 醫師

Facebook
Twitter
Email
Telegram

上周同修幫我到區公所領老人愛心卡,代表人生又進入一個新階段,但無限生命中~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前世今生來世,乃至於今日是入冬以來最酷寒,但我知道春天的腳步👣近了,這些都是人為去切割分段的,實者綿綿密密無常變化中,包括我們的身體分分秒秒亦在無常變化中,但在無常生滅(色)中怎麼就是永恆不生不滅(空)的不二法門呢?

最近看了不少牛頓雜誌,以時間軸線來看我們身處目前的大宇宙~

A.科學家們推估現在宇宙的年齡大約有137億歲,宇宙有年齡代表宇宙有誕生的瞬間?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柏(1889-1953)「距離越遠的星系,以越快的速度退離」該規則稱『哈柏定率』(Hubble’s law)此即科學家們認定的「宇宙膨脹中」證據,星系才會互相遠離。科學家認為越接近宇宙甫誕生的極短時期,溫度密度都非常高,像水加熱成水蒸氣,水分子漫飛越離越遠。剛誕生的宇宙急劇膨脹稱為「暴脹」(inflation),暴脹結束的同時,宇宙誕生了物質和光,物質只有「基本粒子」,如此高溫灼熱1兆度以上狀態,就是所謂的「大霹靂」(Big Bang),在暴脹終結後立即誕生各式各樣基本粒子在空間中穿梭漫飛。

B.宇宙誕生1萬分之1秒後,宇宙膨脹的關係,溫度下降到攝氏1兆度,四處穿梭的基本粒子(夸克)彼此結合,誕生了「質子」和「中子」。氫原子核就是一個質子,但結合電子的氫原子,在宇宙中誕生還要再等一段時間。

C.宇宙誕生經過3分鐘後,宇宙溫度下降到攝氏1億度,原子核結合電子開始誕生氫以外元素。也就開始「核融合反應」,大霹靂20分鐘後,核融合結束產生氦(He)和少量的鋰(Li)原子核。

D.宇宙誕生經過38萬年後,因為宇宙繼續膨脹,宇宙溫度下降至攝氏3000度左右,正電原子核虜獲了負電電子,「原子」終於在宇宙誕生38萬年後誕生了。

E.宇宙誕生經過3億年後~原子誕生後約3億年時間稱「宇宙黑暗時期」,幾乎只有氫和氦飄盪的世界。只要有物質就有「重力」即是「萬有引力」,經過3億年後,萬有引力吸引濃聚氣體,在氣體濃密區域誕生天體。

F.宇宙誕生經過3億年後,氣體稠密區形成質量約為太陽100分之1氣體團塊,這些恆星種子在極短時間1000年到1萬年,吸聚更多的氣體,逐漸成長為巨大恆星—First Star(第一代恆星),估計第一代恆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0-100倍左右,太陽表面6000度,而第一代恆星約達10萬度,恆星越高溫越近於藍白色光芒。

G.宇宙誕生3億年後,第一代恆星中心區域,從氫原子核融合成氦,反復核融合,合成出碳原子核,恆星是宇宙「元素製造工廠」,但晚年繼續膨脹的恆星,其半徑可能膨脹原來100倍以上,溫度繼續下降,由藍白色轉為紅色,稱紅巨星,若中心區域合成出鐵(Fe26),核融合吿終稱為「超新星爆炸」(supernovaexplosion),這些元素為基石,形成第二代以後的恆星。也包括我們身體的元素。

H.宇宙誕生3億年後,第一代恆星大爆炸之際,在它爆炸中心留下「黑洞」(black hole),所謂黑洞是因爲強烈引力的關係,所有物質包括光在內,都會被它吞噬的球狀領域。第一代恆星質量約為太陽20倍以上,發生超新星爆炸留下的黑洞,黑洞還會彼此吸引合併成超巨大黑洞,約為太陽10億倍大質量黑洞,宇宙誕生8億年後就已經存在了。

I.宇宙誕生經過5億年後,小星系種子ㄧ再地合併,成長為大星系,我們太陽系所屬的「銀河系」,大約由1000億顆恆星所組成直徑達10萬光年,像這樣大量恆星所組成的天體,就是星系,無量無邊無盡星系,組成目前的宇宙。想像夜空中的無數的每一個亮點,大多數都是恆星。(宇宙誕生8億年後,大小約為現在1/8)

J.宇宙誕生91億年後,行星自恆星周圍的氣體及微塵圓盤中誕生,太陽系在宇宙誕生91億年後,也就是說距今46億年前誕生,原始太陽周圍圓盤中誕生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行星。靠近太陽的行星材料,以岩石和金屬為主,形成如地球這類「岩石行星」(又稱類地行星),遠ㄧ點的行星變的巨大,強大重力又將周圍氣體吸引過來,原行星上面堆積大量氣體,形成如木星(地球質量的318倍),稱「氣體行星」(又稱類木行星),倘若距離太陽更遠溫度更低,原行星成長趨緩,只能從周圍吸引氣體,無法變得巨大,像天王星(地球質量的15倍),形成這類「冰巨星」。(太陽系誕生時,宇宙大小為現在70%)

K.距離現在數十億年後,我們來看未來的宇宙:科學家認為數十億年後,我們所處的「銀河系」將與鄰近的大星系「仙女座星系」發生碰撞。仙女座星系距離地球約230萬光年,目前它以每秒120公里速度接近銀河系。星系中恆星彼此距離相當遙遠,舉例:就算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相隔4.2光年,就好像太陽比諭為直徑1Cm玻璃彈珠,這樣的距離相當於300Km遠,恆星間分佈相當疏鬆的,兩星系恆星也幾乎不會撞在一起。最後總會「通過」。

L.距離現在約80億年後,恆星邁入晚年,體積膨脹的越來越大,成為「紅巨星」(red giant),太陽也不例外。大約80億年後太陽合融合燃燒殆盡,太陽半徑最大可達現在的300倍。若是如此,比較靠近太陽的水星金星和地球,最後都被變得龐然大物的太陽吞噬,太陽表面逼近地球烘烤下,地球上海洋早就乾涸,變成一顆死的行星或被太陽吞噬(地球真正的末日)。(此時宇宙大小約為現在1.8倍)

M.距離現在80億年後,變得十分巨大的太陽,逐漸將氣體釋放到宇宙空間,最後只剩下體積約為地球大小的中心部分,此時太陽已經死亡,殘留中心部分成為「白矮星」(white dwarf)。因為核融合燃料已用罄,發光會逐漸冷卻暗淡下來。

N.距離現在約1000億年後,科學家認為大約1000億年後,除了我們巨大橢圓星系以外的所有星系全部遠離而去,其遠離速率越來越快,將無法看到任何天體。(此時宇宙大小約為現在的200倍)

O.距離現在約100兆年後,現在宇宙所有元素中,氫約佔90%。雖然氫極為豐富,但絕非無限,就因為有限,利用氫這類的核融合燃料,在星系中總有用盡的一天。科學家推估距今100兆年後,連質量最少的恆星都會燃燒殆盡,再也不會有新恆星誕生,此時星系中充滿黑洞,變冷且不再發光的白矮星,此階段又稱「黑矮星」,整個天體星系全部漆黑的暗天體。(此時宇宙大小約為現在10的4000次方倍)

P.距離現在約10的100次方年後,由黑洞表面飛散出光子、基本粒子,黑洞的質量逐漸變小,以爆炸態勢蒸發,然後消失殆盡。宇宙將成為只剩基本粒子飛行穿梭。甫誕生的宇宙只有基本粒子往來穿梭的世界,經過10的100次方年後的世界,又將回到基本粒子往來穿梭的寂寥世界。

佛教所說的成住壞空,或生住異滅的無常變化,在整個宇宙演變&變化更是如此,因緣生就生起來,因緣滅就滅下來,看似變化萬端生滅的無常,最終歸於不生不滅的永恆,且當下的生滅無常(色),不異且即是不生不滅永恆(空);亦即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

更多文章

參與慈濟年度歲末祝福大會大會籌備會⋯

參與慈濟義診活動

參與2021慈濟年度的歲末祝福籌備會活動,並捐獻慈濟100萬元善款購買BNT疫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