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生死觀

Dr 王景正

王景正 醫師

Facebook
Twitter
Email
Telegram

死亡,你害怕嗎?
同樣地我再問你:回家,你喜歡嗎?
古人言「視死如歸」,死亡就等於回家,那麼回家是應該喜歡呢?還是害怕呢?這值得我們去省思和明辨了。
在佛教裡,對於「死亡」的看法,認為人是死不了的,人生是圓形的,生死是循環的,所謂「生老病死」,對現存者應言「老病死生」,生了一定會老,老了病就來,病了就等死,死了就要再生。等於空間有東、西、南、北,東西南北轉一圈,還是轉回來,例如搭機向東前往紐約,飛行要18小時,若您再繼續向東行,再飛行18小時又回到桃園機場。時間有春、夏、秋、冬,冬天來了,還怕春天會遲到嗎?物質界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一棟大樓小至一個杯子,造成後給人居住使用,總有一天杯子會破房屋會倒,壞了就回到原來的空無。心靈界我們的心,有生、住、異、滅變化,我們一個念頭生起,還沒能停留,它就已變異了、消滅了,這個念頭很快就被另一個念頭取代了,一個念頭生起又滅、滅了又生,細微的念念生滅停不下來,就是變異生死。人生的分段生死亦是如此,生生死死,死死生生停不下來的。
人之所以害怕死亡,就是他不知道死亡以後要到那裡去?因為沒有目標,所以會感到懼怕,死亡就像現在的移民一樣,從一個國家遷移到另一個國家,當然要移民,要先知道自己的功德資糧多還是少?多則可住華屋大廈,少則窮困潦倒,這種未來資糧的豐富與否?與您現世賺多少錢無關,甚至還有點負相關,而是與您行多少善事、結多少好緣、立多少功德有關,沒有任何資糧的人,就好像囚犯判刑要充軍,究竟要充軍到多糟的地方都不知道,當然會感到很害怕了。
另一個害怕的原因,就是對「生」感到不捨,對親愛的親人不捨,對熟悉的人、事、物、地感到不捨,尤其對自己辛苦爭來的財富不捨,這種種愛別離捨不得當然會產生無比的懼怕,但這種不捨得也得捨得,不是嗎?但也不用擔心,我們本性裡面擁有的功德法財,都是可以帶走的,怕的是累積功德資糧不夠多,就只能隨著不好的業力走,當然會感到害怕了。
從佛門來看,我們在六道裡輪迴:假如千萬億年算起,所有世人一切眾生,都曾經互為父母、兄弟、姊妹、親戚、朋友、師長、同學……,這樣一想普天下之人,不管在哪個國家,不管是哪個種族,大家都是有緣人,都是與我有過或親或疏的關係。所以佛教講「因緣」講「緣起」,緣聚則生,緣滅則散,緣起緣滅;緣起就可互為父母兄妹朋友,緣滅就散了,這個「緣」的道理,才是生死的關鍵。
六道輪迴~天、人、修羅、畜牲、餓鬼、地獄,不管您喜不喜歡願不願意,它都一直如實運作著,如是因如是果,當然無大善大惡的多數人,下輩子還有可能成為人;有人樂觀行善一輩子卻窮困潦倒,有人作奸犯科卻榮華富貴,其實時間要拉長到三世觀,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!所謂「歷經千百劫,所做業不亡,因緣聚會時,果報還自受」,又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如果你要知道未來,看看今朝的作為就知道。至於要投生到何處?有一首四句偈:「頂望眼生天,人心餓鬼腹,旁生膝蓋離,地獄腳板出」,人要生天最後餘溫頭頂出,生為人餘溫從前胸心臟離開,生餓鬼道則從腹部出,生畜牲(含識生物)即從膝蓋離開,生到地獄餘溫最後從腳底出。但一般人不管去更好或更差的地方,都是隨自己的業力而去,無所謂的悲傷快樂,在湖南桐族有116人被稱為再生人,因為他們對前世的記憶仍非常清楚且求證也都正確無誤,但記憶太好並不是好現象,對他們言是一種雙重身份雙重人格的折磨;絕大部分人老化生病到末期,背駝、失聰、失明、氣喘、浮腫,四大即將崩離,此時換個角度想:衣服舊了何不換個新衣穿?房屋老舊何不換個新屋住?此段生死結束沒啥不好,又重新有新衣穿新屋住了,在時間長河的時光旅行中,我們都是每段的過客,生命~”只有使用權並無所有權”,有人提早下車,有人很慢才下車,終究會下車,下車又上車,上車又下車,是死不了的。
佛教業力觀「個人生死個人了、各人吃飯各人飽」,個人的業還是要自己負責的。就進入修行觀,有修小乗有修大乗,淨土宗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十念乃至一念清淨就與彌陀大願本懷相應,自、他二力感應道交難思議,剎那間就往生極樂世界,也就永斷六道輪廻,很多念佛人可預知時至~臺北念佛團團長李濟華居士,在佛堂裡跟大家告別後就往生了;香港東蓮覺苑林楞真,今天跟大家說:「明天要跟你們告別了」,隔天早上大家看她還在吃早餐,怎麼告別法?早餐過後,她請大家來念佛,就這樣她在念佛中往生了。死亡都能夠這樣逍遙自在,生死不都是一樣,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?常聽聞歷代大師們往生的事蹟,有的自行祭悼、有的死亡像遊戲般,如飛錫禪師倒立而亡、普化禪師遊化四城門後示寂,近年有個美麗傳說:西藏高僧,被小兵以槍頂住額頭,他告訴小兵:你等我一會兒,喇嘛隨即往空中一躍自我了斷,不讓小兵有”出佛身血”造惡業的機會,他眼角也因此流下晶瑩的慈悲淚!他們的生死解脫自在了。
“分段生死”,我們把它縮小再縮小成”變異生死”,昨天的你一定不同今天的你,今天的你也一定不同明天的你,學會把握當下就進入三昧禪觀,當下念頭剎那生滅生滅,即剎那生死相續,因緣對待而有生滅、滅因生而起、生因滅而至,但因緣當下即性空,因緣性空本身即去對待無生滅!般若波羅蜜多心經:「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,色不異空、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;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,…無老死亦無老死盡,…。」在常寂光法界裡,已無對待的生老病死,無分段生死亦無變異生死。當然死不了,更有”回老家”的親切喜悅感。


談了這麼多生死~有隨業力而去、有隨順功德而來、有自、他大願入彌陀願海、有入常寂光法界,表相都是死不了,但內涵真是千差萬別了;人生100年頂多36500天者有幾希?一生有30000天也算長壽了。您要過怎樣的人生?其實在宇宙時間長河的時光旅行中,活的歲數多少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您要留下多少生命意義在人間,以及對生死的正確看法。

佛教生死觀延伸的Q&A:

  1. 捐血、捐器官、捐骨髓、捐大體等,佛教都是鼓勵;但淨土宗修行者, 欲捐器官時,宜注意時機的掌握。
  2. 禁慾、避孕、同性戀行為佛教不反對的。
  3. 墮胎行為,佛教是反對的(自、他皆不好)。
  4. 自殺,或其他加工致剝奪生命,佛教是反對的。
  5. 法律判死刑的生命剝奪,佛教是反對的(自、他皆不好),但贊成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等配套措施。

更多文章

歲月悠悠

宇宙的誕生演變,來自宇宙原始的基本粒子,最後又復歸基本粒子。